2020年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第四部通則指出,凝膠劑是指藥物與能形成凝膠的輔料制成的均一、混懸或乳劑型的乳膠稠厚液體或半固體制劑。根據基質不同可分為親水性凝膠、親脂性凝膠、乳劑型凝膠。
親水性凝膠多由天然或合成聚合物聚合而成,一般含有-OH、-COOH 等親水性基團,具有生物相容性、生物黏附性、生物可降解性和緩釋性等特性;親脂性凝膠亦稱油性凝膠,通常由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如碳氫化合物、脂肪醇等聚合而成,具有安全、無毒、促滲、可生物降解、皮膚刺激性小等優點;乳劑型凝膠由凝膠基質、水相、油相及乳化劑組成,兼有乳劑和凝膠的特性,潔白、細膩富有光澤、極易涂布和洗除,無刺激性且穩定。
凝膠劑的制備可以概括為兩個部分: 凝膠基質溶解、藥物成分混合。制備凝膠劑的工藝比較簡單,首先將高分子材料在溶劑中溶脹,待充分溶脹后再加入配制好的藥物溶液以及其他附加劑,使藥物充分被凝膠基質吸收。如任思微等以卡波姆為凝膠基質制備參黃止癢凝膠劑,先在適量蒸餾水中均勻撒入1%凝膠劑基質卡波姆940,溶脹12h,然后用三乙醇胺調節pH值至6.0,攪拌至凝膠狀;同時另取苦參、黃柏、地膚子共10g,提取濃縮至1g/mL,再將氮酮、PEG-400、丙二醇加至濃縮液中,與卡波姆凝膠混勻;最后用蒸餾水定容至規定量,攪拌均勻即得。
由于凝膠劑具有順應性高、載藥量大、釋藥性好、無毒副作用等優點,被廣泛應用于經皮給藥系統,如皮膚用凝膠、眼用凝膠、耳用凝膠。與傳統制劑相比,凝膠劑可增強與用藥部位的組織親和力,增強作用時間,安全性高,副作用小,易被接受。因凝膠劑制備工藝簡單,易涂層吸收,生物相容性好,且具有一定的緩控釋效果,已成為局部制劑研究開發的一大熱點。